老王创业日记
第244篇
断更又快两周了,上周去了上海、武汉、广州、深圳,不完全统计,见了大约50位创业者,除了广州站之外,其他几个城市一共有10位新入帮的小伙伴,所以这周应该算是最近这一年来【投缘帮】吸收帮众最快的几天。
这个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之前团队有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过去一趟只是走个形式罢了,但要让这个结果成为常态,每周都有10位创业者入帮,那就不太可能了——那意味着一年有500名帮众的新增,至少现在还不行。
这就像行军与攻城的关系,一场战役的战略目标是攻占城市,但战争中不可能每天都在攻城,士兵们的日常,只是在做各种准备。在攻打城池之前,至少你首先要把队伍带过去,这是个准备的过程,在古代,很可能就是长达数月的极为枯燥的行军,但这个看似无价值的过程,恰恰又对最终的战役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在过去的一年里,追了西风紧的两本书,其中一部已经完本,另外一部看进度大约也过了中局,西风紧这个作者,我以前没有接触过,不过从现在看到的这两部小说,可以看出这个人对战争细节的描写以及人物内心刻画的功力都非常强。读了他写的书,让我对中国古代战争有了很多新的认知,而这些认知,也毫无例外的被我延伸到对创业的理解之中。
细论起来,我们今天的创业,与古代的行军打仗,其实没什么本质的不同,那一座座美丽富饶的城池,就是我们在走向成功的创业路上必须不断获得的战果,唯一不同的是,每一次攻城战,都真的要死很多很多人,而创业,即使失败了,我们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在今天这个浮躁的创投环境下,人们都太想成功了,总是希望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远的不说了,就看最近风风火火的【瑞幸咖啡】,看样子他们还真是以为有资本助推就可以快速干掉星巴克了?
在几百年前,当大明朝的军队要远征安南(越南)时,从当时的都城南京调集一部分精锐,由皇帝指派的将帅带领,要赶到位于大西南的安南国,跨越大半个华夏国土,提前的准备可能至少要半年,算准了的日期,是需要赶在主战场安南国境内的旱季(雨季不利于行军,而且湿热的气候会令大量北方士兵水土不服)到达战略目标,而以中间数千里的行程来计算,陆上行军的速度大约是每天走40里(20公里),赶到战场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在行军过程中,所有的士兵必须背负着大量辎重,即使是骑兵也不能骑马,因为要让战马在达到战场之前保持体力不被大量消耗,而且以步兵为主的兵员结构,骑上马也不能走太快,所以干脆骑兵也是下马走路的。
除了持续数月的体力付出,最大的挑战,是长时间的枯燥乏味给人的精神压力。在冷兵器时代,战损比是非常高的,几乎随便一场万人规模的战斗都会造成数百上千人的死亡,所以那些在路上疲惫行军的士兵,最终面临的数月后的结局就是介于生死之间,这让人想起来就很抓狂,而在数月的艰苦行军过程中,所有人似乎都处于一个慢慢“等死”的状态,对人的心理压迫是极大的。
有时候想想今天的创业者,也是一样,世间99%的创业,最终都会失败,所有的创业公司其实都在“等死”的状态中,或早或晚罢了。
最终赶到城下的时候,胜负的比例倒也没有那么悬殊。攻城,真心没那么难,只要兵力足够,敢于投入,攻占下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当然,攻城的战术,又是另一个话题,我后面会再讲。
其实,大部分的失败,是在行军过程中就埋下了伏笔。一支军队出发的时候可能有10万人,经历了几个月的长途跋涉,自然减员和逃兵都有一定的比例,前者是因为士兵的身体素质不行,或许也有将领指挥的问题,后者的出现则一定是因为心智不坚,军心不稳,最终到达了指定的战场,可能已经有近万的非战损出现,并且整个士气也很难保持。
创业圈最近几天的一个话题是996,我也把这个事情在投缘帮大群抛出来讨论了一下,大家的结论是,肯定不能为了996而996,但到底为什么要996,我觉得还是没讨论明白。
我不赞同常态化的996。
日常的工作,就像行军,劳逸结合还是很重要的。当然,真等到了战场上摆开架势开干了,该狠还是要狠。
在需要我们去集中解决一个特定问题的时候,偶尔996一段时间没问题,不过一个团队如果长期996,那除非这个公司处于长期被巨头们围剿的状态中,否则根本没道理这样干。一个长期疲于奔命的团队,估计在关键时刻也很难体现出什么战斗力来,尤其是面临今天这个越来越需要发挥创造性的市场环境,越是蛮干傻干,可能错得越离谱。
这个世间最本质的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
在战场上,急功近利的心态,绝对是统帅的大敌。在创业中,想一战定鼎的机会主义,也是创业者最难逾越的心结。
其实,把日常的工作做好,慢慢等待,到兵临城下之时,对自己再狠一点,那么你创业成功的概率可能就有一半。
再说说成功的另一半,攻城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就一句话,叫集中优势兵力,持续攻击一点。
一般来说,攻守双方的兵力不会是完全对等的,否则攻城的一方,兵力就是远远不够,经验上来说,攻的一方兵力要至少达到守城一方的两倍以上,否则以先围后攻的战术来说,很难不被守城一方各个击破。
但如果攻的一方兵力不足呢?毕竟,在创业初期,我们都还不是大公司。
那就需要你的团队士气够旺,把你的人力集中起来,只攻一点,直到城破为止,这是已经被证明过无数次的有效战术。
一个50人的公司,做五个业务;一个30人的公司,只做一个业务。谁能做得更好?
大道理,很好懂,能否做到,还看主帅心态。